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

訃聞烏龍貽笑國際 傳媒應認真自律

圖為網友截圖資料照片
(本文為4/11蘋果日報論壇版〈訃聞烏龍 貽笑國際〉原文)

文/林靖堂    

8日傍晚,國際傳媒與網路傳來前英相柴契爾夫人逝世消息,原沉浸在朝鮮情勢的台灣媒體,紛紛轉進搶報鐵娘子訃聞,但中天新聞當晚的報導將英女皇剪影誤植入柴契爾報導中,不僅使國內觀眾公信力再度重挫,烏龍報導更廣為國際與歐盟各國媒體流傳,貽笑全球重創台灣媒體集體形象。但若認真問責,此事更值得台灣媒體業者共同深思,是否該認真做好內控管理與自律機制。

2004年總統大選灌票事件以來,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(NCC)與許多媒體,即開始推展媒體自律公約與自律委員會,同時也建立了各項媒體內容申訴管道,看似一套類同消費者保護的閱聽人他律與自律機制就此建立,至今也快10年了。

然而,日前公民媒改聯盟曾召開記者會公佈一項媒體自律機制的評鑑報告,報告顯示,台灣媒體仍有部分媒體的內容申訴與定期自我檢討機制不夠完善。不僅如此,筆者也常聽聞部分媒體業者其實根本無心自律,但為應付NCC定期的衛廣執照評鑑與換照,只得偶爾找找學者喝杯咖啡,充作會議記錄。這樣的自律也難怪台灣媒體亂象頻仍,觀眾視新聞為娛樂,收視率一蹶不振。

話說回來,中天新聞台的自律機制評鑑結果並非最差,自律會議的資訊透明也尚可,從該台官網所見其媒體自律頗具誠意,但為何仍發生如此烏龍?恐怕其產製新聞的內控管理,大有值得檢討之處。

電子媒體產製新聞,資料畫面必有一套調帶、過帶、編輯審稿的流程。柴契爾夫人訃聞烏龍事件,一則快訊消息有時間壓力,編輯審稿可能因趕時間而疏忽,但錯把女王當英相卻也匪夷所思;一則,可能輪值助理編輯的工讀生的確識人不明,這是教育問題,但這又回到編審制度,工讀生出錯編輯改正即可;又或者,電視台長期不重視「國際新聞」,柴契爾影像存檔不足,但這亦為台灣傳媒產業普遍體制問題,台灣傳媒對「國際新聞」不重視早已是陳年舊瘡。

或許,筆者猜測電視台此一烏龍新聞就是在時間壓力、編審輕忽與沒有存檔影像,三個失控要素下鑄成大錯重創形象。但,這些問題只要內控與自律機制處理得宜,應可避免。

媒體的自律與內控要繃緊神經,促進建立媒體業者專業形象,需有外部公民團體與觀眾的共同參與。閱聽觀眾對媒體內容的不滿與申訴,以及當事人對媒體內容的更正答辯,如同消費者對產品不滿的消費意識,媒體應該要嚴正重視。

媒體對自律與內控機制的建立與認真重視,不但可以避免烏龍新聞的一再發生,亦可換取讀者與閱聽觀眾對媒體專業形象的建立與重振,甚至重建廣告主投入廣告的意願,防止政府主管機關介入罰款。

因此,若認真看待訃聞烏龍事件的結果,不應僅視為是一家特定媒體內控與自律不足的「笑話」,它更該為所有台灣傳媒引以為戒。況且,烏龍錯誤廣為國際所知,重創的是台灣傳媒集體的國際形象,台灣媒體經營者們不該自身事外,更應認真自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